騙是違法的嗎?
不一定!無論從現實來看,還是從歷史來看,“騙”都不一定是違法的。在國家出現之前,部落之間相互搶劫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搶就是合法的;國家的出現阻止了搶劫,而偷盜隨之盛行;之后完善制度,國家不允許搶劫和偷盜,欺騙就盛行了;現在法律規定了不能明目張膽地欺騙,有人就變個花樣騙。現在,還不知道騙以后會質變成什么。不管怎樣,從搶劫到偷盜再到詐騙代表了文明的程度。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道格拉斯.諾斯更新了經濟史觀。制度變遷的內在邏輯是什么?他用“生產性努力”與“分配性努力”的概念來做解釋。人們的經濟行為可以分為生產性努力和分配性努力。簡單說“生產性努力”就是要把蛋糕做大,“分配性努力”就是為自己切的蛋糕多。搶劫、偷盜、欺騙都是分配性努力;打獵、采掘、稼穡、加工、流通都是生產性努力。國家的產生、經濟制度的演變的動力就是激勵生產性努力、抑制分配性努力。馬克思說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要促進生產了的發展,我覺得道理是一致的。
現在,我們還處在騙的初級階段。趙本山小品中的“忽悠”、短信里的“請向這個賬號轉5000元”其實都是低級形態。真正的高級形態是“金融創新”。華爾街可以把垃圾債打包賣出去,中國的股市也可以把垃圾股捧上天。這實際都是騙的功夫。今天讀了一篇文章《深八趙薇面具:演員,導演,巴菲特和股民收割機徐翔》(http://jinrongbaguanv.baijia.baidu.com/article/819691),推薦給大家,可以窺探中國股市騙的技巧。現在,大家都知道欺騙是不道德的,并不都是違法的。很多企業在交易所上市前業績靚麗,一旦上市成功就業績下滑,這里面肯定有不誠實的成分,但很難說不合法。其實,法律的完善都是滯后的,滯后于“分配性努力”的智慧。
時間是檢驗欺騙與否的最為簡潔的方法。不是有句經典的愛情語錄嗎——如果能夠騙我一生一世就是真愛。但這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時間只能檢驗真假,卻不能防止經濟損失。次貸危機后,發達國家政府強調監管。我們國家更是重視監管,大爺大媽們希望自己被騙了以后,政府能夠幫著要回來。于是上訪、訴求不斷。政府冷汗下來了——你們賺錢的時候沒有找我們啊。
活動通訊 | 尚濃智庫召開《食品安全第四產業解決方案》研討會
2018-06-18
2018-06-09
活動通訊 | 尚濃智庫應邀出席濟南歷城(北京)招才引智工作站成立儀式
2018-05-27
活動通訊 | 光合新興產業集團城鄉融合示范區模式設計項目啟動
2018-05-03
2018-04-28
政策速遞 | 六部委共同出臺文件 加快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
2017-10-29
2017-10-26
2017-10-24
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