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著力推進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有序實施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加強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和村內主干道建設。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繼續通過中央車購稅補助地方資金、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地方政府債券等渠道,按規定支持農村道路發展。繼續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全面實施路長制。開展城鄉交通一體化示范創建工作。加強農村道路橋梁安全隱患排查,落實管養主體責任。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強中小型水庫等穩定水源工程建設和水源保護,實施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工程標準化改造,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到2025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8%。完善農村水價水費形成機制和工程長效運營機制。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加大農村電網建設力度,全面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推進燃氣下鄉,支持建設安全可靠的鄉村儲氣罐站和微管網供氣系統。發展農村生物質能源。加強煤炭清潔化利用。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農業農村遙感衛星等天基設施。發展智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完善農業氣象綜合監測網絡,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防范能力。加強鄉村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加強村級客運站點、文化體育、公共照明等服務設施建設。
(十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快研發干旱、寒冷地區衛生廁所適用技術和產品,加強中西部地區農村戶用廁所改造。統籌農村改廁和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因地制宜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進源頭分類減量、資源化處理利用,建設一批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健全農村人居環境設施管護機制。有條件的地區推廣城鄉環衛一體化第三方治理。深入推進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開展美麗宜居村莊和美麗庭院示范創建活動。
(十七)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縣鄉村統籌,逐步實現標準統一、制度并軌。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多渠道增加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繼續改善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保留并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在縣城和中心鎮新建改擴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完善農村特殊教育保障機制。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支持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面向農民就業創業需求,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與技能培訓,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基地。開展耕讀教育。加快發展面向鄉村的網絡教育。加大涉農高校、涉農職業院校、涉農學科專業建設力度。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健康管理水平,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變,采取派駐、巡診等方式提高基層衛生服務水平。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選建一批中心衛生院。加強縣級醫院建設,持續提升縣級疾控機構應對重大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加強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實行醫保總額預算管理。加強婦幼、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政策和服務體系,推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向鄉村延伸。深入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合理提高政府補助標準和個人繳費標準,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推進城鄉低保制度統籌發展,逐步提高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質量。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健全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推動村級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推進農村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2017-05-10
2017-04-28
2017-04-23
2017-04-23
2017-04-22
政策速遞 | 六部委共同出臺文件 加快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
2017-10-29
2017-10-26
2017-10-24
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