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宏觀層面來看,農業發展有一個趨勢,或者說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從傳統農業、工業化農業、信息化農業到智慧農業,這是大家可以看到的趨勢。有人借用信息行業的語言說,農業有1.0、2.0、3.0、4.0版本,現在已經到了發展智慧農業(也就是農業4.0)的階段。有些地方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正在積極地發展智慧農業。例如,山東德州已經建了超級大棚——連棟溫室,在占地105畝地上投資了1.7億元,這還被媒體冠以“新舊動能轉換”的名頭(山東人民廣播電臺“新舊動能轉換山東行的第八站走進德州”)。只要有點財務知識的人就知道,1.7億元每年的財務成本不會低于900萬元人民幣。100畝土地上種植什么能賣出900萬元呢?這還不包括運營成本!
實際上,我國農業的工業化并不充分。所謂農業的工業化,就是按照工業的模式進行農業生產,主要表現在產品的標準化、生產過程的規范化、生產的規模化,這些都是為了獲得規模經濟。但是,我國以小農為主,土地的集體所有和個人占用阻礙了土地的集中。土地的細碎化、農戶小規模經營造成了技術推廣難、標準化、組織化、規模化都受到制約,食品安全監管難度大,農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很低。實際上,當前我國農業存在的很多問題都于農業的工業化程度低有關。
在農業的工業化程度比較低的情況下,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無異于緣木求魚。國外的信息化農業、智慧農業都是在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基礎發展的。而我國所謂的智慧農業技術來源也主要是來源于荷蘭、以色列等國家。有些人聲稱現代的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可以繞過農業的工業化,從而實現中國農業的跨越式發展。但是,這些基于農業生產高度標準化的智能技術如何與中國60歲以上的農民對接呢?現在那些基于智能化設施的農業項目基本上都依靠政府的補貼而存活,這難道是我們想要的現代農業嗎?
中國的農業總體上還處在工業化階段,就應當老老實實推動農業工業化進程。企業要多研究如何實現農業生產的標準化,對農產品品質的精準控制,地域品牌的塑造等等。政府要降低土地流轉費用、推動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生產、培養農業工人。國外的農業4.0也是在探索,具體的技術方向仍不明朗。特別是,國外的技術路線是基于自己農業的現實條件確定的,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農產品價格、財政補貼、規模化程度、資源稟賦等等都會影響技術變遷的路徑。看到國外現代農業的先進,不能簡單地引進技術,而要升級整個產業系統。因此,政府和工商資本需要三思而后行,千萬不要被農業
尚濃動態 | 海南瑞橡集團、尚濃智庫共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先行示范園建設
2020-10-18
海南瑞橡集團、尚濃智庫為共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先行示范園建設,10月17日在海口天佑大酒店共同組織召開先行示范園研討會。
2020-09-30
2020年9月28日至29日,由山東省科技廳和黃三角農高區管委會主辦的山東省農業科技園區創新發展峰會召開,來自全省農業科技園區、農高區和地市科技管理部門的150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尚濃動態 | 尚濃智庫專家組調研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京西稻”
2020-08-26
2020年08月25日下午,尚濃智庫專家組一行前往海淀區上莊鎮調研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京西稻”。
2020-08-26
2020年08月25日上午,“2020農民豐收節——印跡鄉村豐收之旅”北京地區組織實施座談會在北京市農研中心舉行。
2020-08-18
2020年08月18日下午,尚濃智庫專家組一行前往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溝通洽談印跡鄉村文化工程合作事宜。
政策速遞 | 六部委共同出臺文件 加快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
2017-10-29
2017-10-26
2017-10-24
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