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對“六次產業”也有所發展。復旦大學張來武教授認為第六產業不是一二三產業簡單相加或相乘,而是通過互聯網經濟、文化創意經濟對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ヂ摼W經濟(數據產業)被定義為第四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被定義為第五產業,所以就有了六次產業的劃分。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政策層面上推廣了產業融合理念。由于國情的差異,中國與日本發展“六次產業”有所不同。日本強調農民的主體地位,而中國更強調龍頭企業帶動;日本注重產品和服務的精致化,中國更強調商業模式創新。我們把這種以本地化為主要發展方向,以農業為基礎,通過互聯網經濟和文化創意經濟融合而成的產業綜合體,稱為“新六產”。
在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新六產”,既是持續帶動貧困農民就業增收的產業,也是符合深度貧困地區比較優勢的產業。首先,深度貧困地區地理環境多樣,化學投入品少,更容易生產出具有獨特風味的高品質農產品。其次,深度貧困地區閉塞,人們生活方式傳統,保留了很多獨特的文化,有助于開發具有文化含義的產品。第三,深度貧困地區自然風貌獨特,更具有觀光旅游的吸引力,從而擴展產業服務內容。第四,深度貧困地區的偏遠,更能體現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在突破空間局限上的優勢。
三、積極推進深度貧困地區“新六產”發展
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新六產”,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科技支撐、創新發展,堅持文化弘揚、特色發展,堅持農民參與,帶動發展。在產業推動上,應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充分挖掘當地特色資源
深度貧困地區保存著獨特的傳統習俗、飲食文化,也有獨特的生態環境資源,應當成為發展“新六產”的立足點。否則,“新六產”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現在有些貧困地區的項目照搬發達地區模式,發展高端設施農業、“農業嘉年華”等等,結果是運營費用很高,收入有限,難以為繼。根本原因是沒有真正地發掘當地有價值的文化、生態資源,不能形成具有獨特內涵的產品和服務品牌,形成差異化競爭。
2、認真策劃項目商業模式
深度貧困地區雖然有特色資源優勢,但是市場規模較小。如果沒有認真的策劃,“新六產”項目很容易失敗。首先要對消費人群進行科學分析,預估市場份額。“新六產”的目標客戶主要是外地人,不是本地人,必須考慮客流的導入問題。其次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IP,這涉及到文化創意問題,可以借助大品牌來打造,也可以通過大資本打造。第三,要統籌可以整合的資產和資源,形成具有內在一致性的多元化發展;第四,要明確運營的機制、模式和團隊。目前,很多政府領導和企業家重視創意IP的策劃,文本精美、立意高遠,但是運營環節估計不足。項目半途而廢的很多。現在有些文旅項目、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也存在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