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生態文明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實踐之中,是我國村鎮發展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課題。本書主要研究了東南沿海村鎮可持續發展機制的實踐探索的經驗。東南沿海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與城鎮化率較高、鄉村普遍較發達、村鎮體系較為密集的地區,村鎮的發展模式更具有典型性與示范性。本書研究旨在對可持續發展理論進行系統全面梳理,開展大量調研,深入分析我國村鎮演變的歷史邏輯與可持續發展導向,借鑒發達國家做法經驗及案例機制分析,研究提出東南沿海村鎮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路、空間布局、評價框架與政策建議,期望為生態文明視角下推動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較完整的理論框架、機制模式、評價依據、政策參考以及豐富生動的示范樣本。
本書共分十一章,內容包括:村鎮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框架;發達國家村鎮可持續發展的實踐經驗及啟示;我國村鎮演進歷史、沖突與可持續發展框架;東南沿海村鎮發展轉型及可持續導向;東南沿海村鎮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空間布局;東南沿海村鎮可持續發展模式與經驗;東南沿海村鎮可持續發展機制與評價;村鎮可持續發展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寧波村鎮可持續發展政策實踐與案例;村鎮可持續發展機制示范評價一一北侖模式,推進東南沿海村鎮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等。
本書研究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戰略,將經濟、社會、生態、人ロ、文化納入村鎮可持續發展理論與評價體系,提出多維度綠色協調包容開放發展的思想。書稿框架體現了學術性與實踐性相結合、戰略性與機制性相結合、普適性與特色性相結合、理論分析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思路。在寫作方式上,注重學術性寫作、規范性表述、資料性分析與政策性解讀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