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的發展,讓農村把閑置的資源開發起來,讓農業把閑散的土地利用了起來,讓農民把閑暇的時間充實了起來,讓富余的勞動力流動了起來,讓傳統的農耕文化活躍了起來,實現了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民房變客房、空氣變人氣、青山變金山、黃土變黃金、森林變風景、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農活變體驗、勞動變運動、產品變禮品、生態環境變寶貴財富的根本性轉變。
——休閑農業的發展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在一個離城不遠不近的地方,吸著不霧不霾的空氣,住著不高不矮的房子,吃著不咸不淡的飯菜,喝著不烈不柔的小酒,品著不濃不淡的香茶,聽著不吵不鬧的蟲鳴,玩著不雅不俗的紙牌,看著不土不洋的演出,泡著不冷不熱的溫泉,干著不輕不重的農活,過著不緊不慢的日子。
2.傳承農耕文化
古樸的鄉村農耕情調,是農耕文化的載體,其韻味獨特、風光怡人,獨具田園情調。農耕文化是鄉村文化產業的重要內涵。
——傳承農耕文化能促進中華民族健康生活。
我國悠久的農耕文化,總是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充滿希望的、順應自然的人文理念。比如,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一直提倡藥食同源,我們吃的中藥、吃的天然食物,都是來自于自然界。藥食同源,千百年來護佑著中華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民族昌盛。
——傳承農耕文化能促進我國生態農業發展。
在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傳承農耕文化,汲取農耕文化中的精華和營養,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現代農業都有重要的意義。傳統農耕文化作為一種精神資源,倡導“天人合一”,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些都是當今我們發展生態農業的基本理念。伴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傳統農耕文化能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我國傳統農業利用多樣化的種植,來實現用地與養地相結合,這既能凈化農耕環境,也能增加土壤肥力,還能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運行。因此,我國傳統的農耕文化能保護農村生態環境,進而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
——傳承農耕文化能豐富鄉村田園風光。
農耕文明的遺跡和鄉村生活形態,都是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源。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規模擴大,交通擁擠、空氣污染、環境惡化,生活和工作在城市壓力增大。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希望在假日能到郊區鄉村觀光休閑、度假休閑,通過改變環境來放松身心、恢復體力和精神飽滿。
3.開發創意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