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
(一)與傳統農業融合
通過增加農業及農業產品的精神文化價值,發揮文化產業對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帶動提升作用,提高相關產業的文化附加值,發掘傳統農業中的文化因素,創造跨界性新產業。如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特別是以創意設計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將為傳統產業升級增值,為農產品的外觀造型、包裝設計、形式構造、品牌咨詢等提供藝術設計性的應用服務,由此增加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二)與傳統服務業融合
鄉村文化內容和服務的創新能夠使第一產業更具吸引力,促進文化與旅游、商貿、通信、會展、教育培訓、健身休閑等行業的融合發展,增加產值,拉伸產品線,創造新的價值增長空間。作為內涵產業的文化產業要讓文化內容成為推動新型服務業態和消費業態發展的體驗對象和服務內容。?
(三)鄉村文化產業之間滲透融合?
延伸產業鏈條,真正實現文化產業化。通過發展景觀農業、會展農業等具有文化內涵的農業產業同農村文化產業相互融合,如鄉村演藝業、鄉村農事節慶等,增加創意,延伸體驗鏈條,實現文化的價值提升和增值效應,形成市場經濟效益和文化品牌效益,鑄造產品的競爭力,促進鄉村產業的價值實現和持續發展。
(四)鄉村文化產業與鄉村文化事業的融合
鄉村文化產業與鄉村文化事業密不可分,鄉村文化產業要立足于鄉村文化事業的發展需求,瞄準文化市場變化,適應全社會文化消費發展的趨勢。通過產業培育,打造多元化、精品化的文化產品,筑牢鄉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基礎,提升鄉村建設的品位和水平。
四、推進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做法
(一)各級政府——要全局謀劃,保駕護航
政府在鄉村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中要發揮整體規劃、監督管理、宣傳引導、政策制定和人才培養的職能作用。要牢固樹立全局謀劃、全方位推進、全時空統籌、全要素配套、全產業聯動、全社會參與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觀,通過宏觀政策引導、優惠政策扶持、配套政策制定等,著力在聚焦相關產業發展,激發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活力,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一是依托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發展現代農業。依托鄉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
二是依托地域文化培育特色文化產業品牌。結合特色民族、民俗和鄉土文化等資源,發展鄉村手工藝、民族手工藝、民族文化文藝和鄉村文化創意產業,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韻”的特色文化鄉村。
三是依托農業產業壯大文化業態。將文化與農業有機結合起來,將人們的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聯系起來,打造多元“文化+” 綜合體,形成一戶一處景、 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地、一線一風光的鄉村文化產業大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