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如春風吹拂大地,正煥發起廣袤鄉村的無限生機和蓬勃活力。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支撐,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是發展鄉村文化生產力的現實命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舉措。那么,如何把握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呢?下面與大家分享我的一點淺見。
一、什么是鄉村文化產業
(一)鄉村文化產業的概念
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文化產業屬于社會文化中的經營性文化部分,是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
鄉村文化產業是指縣、鄉(鎮)、村行政區域內的文化產業。
(二)鄉村文化產業的屬性
鄉村文化產業既具有大文化產業所具有的普遍屬性,又具有其獨特性。第一,鄉村文化產業的載體是農業,主體是農民,陣地在農村,市場在城鄉;第二,文化產品資源重點體現鄉土特質和區域特色;第三,鄉村文化產業創造的文化生產力來自鄉村,又進一步發展鄉村;第四,鄉村文化產業經營的產品以具有地方歷史傳承特色的文藝演出、民間工藝、農業生態、自然生態旅游、生活體驗等為主要內容。第五,鄉村文化產業具有市場化的特點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三)鄉村文化產業具備的特性
1.層次性。鄉村文化產業具有基礎層(地方文化資源)、核心產業層(地方文化產品)和延伸產業層(如民族服飾設計中蘊涵的時尚文化)三個基本層次。
2.創造性。鄉村文化產業及產品所承載的內容凝結了農民的創造性勞動并不斷深化與提升。
3.流通性。鄉村文化產品具有商業性,通過市場送達消費者手中。
4.可復制性。鄉村文化產業可以按照一定標準來生產一系列文化產品,確保公眾享受到符合和公眾要求的高質量服務。
二、發展鄉村文化產業的要求
(一)用經濟的眼光看待文化。鄉村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新型產業,涉及文化和經濟兩個領域,這種邊緣性和交叉性的特點,決定了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既要以文化的眼光看待經濟,又要用經濟的眼光看待文化。
(二)需要全面創新發展。一是創新發展理念。堅持特色產業先行,拓展文化功能;二是創新發展路徑。通過調整經營定位、延長產業鏈條、多元化合作、提升生產方式等路徑。三是創新發展模式。立足產業特色、文化特性,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融合型、生態融合型鄉村文化產業模式。
(三)必須要做好產業規劃??茖W的產業規劃,明確的目標定位,正確的發展路徑,是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要圍繞文化圈、文化帶、文化脈絡,打造出一個定位精準的市場主題。要突出歷史穿透力、生活滲透力,盤活鄉村文化資源,促進鄉村文化產業發展。
三、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
(一)與傳統農業融合
通過增加農業及農業產品的精神文化價值,發揮文化產業對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帶動提升作用,提高相關產業的文化附加值,發掘傳統農業中的文化因素,創造跨界性新產業。如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特別是以創意設計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將為傳統產業升級增值,為農產品的外觀造型、包裝設計、形式構造、品牌咨詢等提供藝術設計性的應用服務,由此增加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二)與傳統服務業融合
鄉村文化內容和服務的創新能夠使第一產業更具吸引力,促進文化與旅游、商貿、通信、會展、教育培訓、健身休閑等行業的融合發展,增加產值,拉伸產品線,創造新的價值增長空間。作為內涵產業的文化產業要讓文化內容成為推動新型服務業態和消費業態發展的體驗對象和服務內容。?
(三)鄉村文化產業之間滲透融合?
延伸產業鏈條,真正實現文化產業化。通過發展景觀農業、會展農業等具有文化內涵的農業產業同農村文化產業相互融合,如鄉村演藝業、鄉村農事節慶等,增加創意,延伸體驗鏈條,實現文化的價值提升和增值效應,形成市場經濟效益和文化品牌效益,鑄造產品的競爭力,促進鄉村產業的價值實現和持續發展。
(四)鄉村文化產業與鄉村文化事業的融合
鄉村文化產業與鄉村文化事業密不可分,鄉村文化產業要立足于鄉村文化事業的發展需求,瞄準文化市場變化,適應全社會文化消費發展的趨勢。通過產業培育,打造多元化、精品化的文化產品,筑牢鄉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基礎,提升鄉村建設的品位和水平。
四、推進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做法
(一)各級政府——要全局謀劃,保駕護航
政府在鄉村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中要發揮整體規劃、監督管理、宣傳引導、政策制定和人才培養的職能作用。要牢固樹立全局謀劃、全方位推進、全時空統籌、全要素配套、全產業聯動、全社會參與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觀,通過宏觀政策引導、優惠政策扶持、配套政策制定等,著力在聚焦相關產業發展,激發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活力,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一是依托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發展現代農業。依托鄉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
二是依托地域文化培育特色文化產業品牌。結合特色民族、民俗和鄉土文化等資源,發展鄉村手工藝、民族手工藝、民族文化文藝和鄉村文化創意產業,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韻”的特色文化鄉村。
三是依托農業產業壯大文化業態。將文化與農業有機結合起來,將人們的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聯系起來,打造多元“文化+” 綜合體,形成一戶一處景、 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地、一線一風光的鄉村文化產業大美格局。
四是完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聚焦文化民生,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力度,打造鄉村群眾文化特色品牌;聚焦鄉風文明,發揮文化對精神風貌的重塑作用,發揮好文化對鄉村善治的撬動作用;聚焦傳承保護,在規劃中保護好鄉村風貌,在建設中延續好鄉村文脈,在傳承中發展好鄉村技藝。
(二)鄉村基層——要立足市場,走進消費
在基層,鄉村文化產業要發展的方向是立足市場、走進消費??偨Y多年的實踐有多樣化的模式選擇。
一是通過特色鄉村文化旅游來推出鄉村文化產業項目,吸引城市和外地游客前來感受獨有的淳樸的鄉村文化生活風情。
二是通過體驗經濟來展現鄉村文化的參與互動魅力,將鄉村生產、生活、民俗、農舍、休閑、養生、田野等系統鏈接,打造鄉村文化產業鏈條。
三是開發鄉村石器、木器、竹器、藤器、草編、剪紙、泥塑、磚雕等土特名優工藝品,組織農民進行特色文化創意產品加工生產和經營;
四是組織鄉村歌舞、鄉村競技、鄉村風情、鄉村婚俗、鄉村觀光、鄉村耕織、鄉村喂養等表演和競賽活動,提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文化服務;
五是開展鄉村休閑娛樂、地方風味餐飲、感受鄉村生活等活動,為城市老年人、為國外旅游者提供居家式服務和自助式生活服務;
六是開展鄉村文化歷史文化展覽,生動系統地反映農耕文化、游牧文化、漁獵文化的特色和歷史,開辟鄉村文化教育基地。
(三)挖掘歷史——鄉土文化回歸,延續傳統文脈
鄉村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源地,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流傳至今的鄉村文化,都是經過代代傳承、去粗存精、向上向善的優秀文化。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就是要鄉土文化回歸,延續歷史文脈。
近年來,我國通過古村落保護、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等項目,傳承農耕文化、延續傳統文脈、回歸鄉土文化。
1.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的國家。很多先人居住過的地方經過歲月的沖刷仍然保留至今,成為一座座古村落鎮、古村落。他們作為一種文化遺產不僅存在著巨大的經濟價值,還有著突出的、普遍存在的歷史、社會、文化價值。
2.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將其定義為:“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3.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包括: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傳統美術、(梅花篆字)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傳統體育和游藝;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四)面向未來,創新弘揚,挖掘價值
1.創新弘揚,挖掘文化資源價值。鄉村文化資源,有兩方面價值,一是經濟價值,二是文化價值。發展鄉村文化產業不但要挖掘其經濟價值,更要挖掘文化價值。文化價值挖掘的好,其在促進經濟價值的發展是不可估量的。也只有充分挖掘好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的發展才可持續。
2.深度挖掘,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將鄉村文化產品賦予一定文化特質,從低端商品轉變為文化符號。二是由表面展示向深度挖掘的轉變,掌握好展示技巧,深度挖掘,講好文化故事,加深文化記憶。三是由要素流出向要素流入的轉變,加快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將生產要素重新注入鄉村,吸引生產要素向鄉村回流。
3.融合兼顧,人文與自然并存。在發展鄉村文化產業的同時堅持以生態文明為重點,處理好生產、生態與資源開發利用的關系,通過“綠化”、“美化”、“規劃”等措施,在發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堅持文化導向,通過文化滲透實現鄉村文化產業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鄉村永續發展。
4.尊重傳統,面向未來。在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時,要有意識地對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風情進行現代性改造。吸收傳統民俗文化中科學有益的養料,精心呵護鄉村文化,精心打造鄉村文化,精心豐富鄉村文化,精心發展鄉村文化。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絕不能把農村落后現狀等同于原生態文化,把原汁原味當作文化底蘊。不是和盤托出某種文化資源,而是用未來的眼光,按照現代產業生產要求和規律,按照現代人的心性需求和審美觀念來加以改良改革。
(五)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形成體系
我國鄉村文化底蘊豐厚,包括鄉村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山水文化及田園風光等,這些文化都為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就是要做好文化與傳統農業產業的融合,改變原來以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為立足點的農業發展模式,以農產品為原點,以文化創意為核心,借助文創的力量,實現農業的文創轉型,形成多產業聯動的鄉村文化產業體系,整合提升農業產業價值。
1.發展休閑農業(景觀農業、創意農業)。農耕文化是休閑農業的魂、美麗田園是休閑農業的韻、生態環境是休閑農業的基、傳統村落是休閑農業的形、創新創造是休閑農業的徑、農民參與是休閑農業的根。休閑農業已經成為提升農業、美化鄉村、傳承文化、富裕農民的新型產業業態,已經成為服務居民、拓展農業、繁榮農村、保護生態、傳承文化的“橋梁產業”,是鄉村文化產業的重要業態。
——休閑農業的發展,讓農村把閑置的資源開發起來,讓農業把閑散的土地利用了起來,讓農民把閑暇的時間充實了起來,讓富余的勞動力流動了起來,讓傳統的農耕文化活躍了起來,實現了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民房變客房、空氣變人氣、青山變金山、黃土變黃金、森林變風景、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農活變體驗、勞動變運動、產品變禮品、生態環境變寶貴財富的根本性轉變。
——休閑農業的發展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在一個離城不遠不近的地方,吸著不霧不霾的空氣,住著不高不矮的房子,吃著不咸不淡的飯菜,喝著不烈不柔的小酒,品著不濃不淡的香茶,聽著不吵不鬧的蟲鳴,玩著不雅不俗的紙牌,看著不土不洋的演出,泡著不冷不熱的溫泉,干著不輕不重的農活,過著不緊不慢的日子。
2.傳承農耕文化
古樸的鄉村農耕情調,是農耕文化的載體,其韻味獨特、風光怡人,獨具田園情調。農耕文化是鄉村文化產業的重要內涵。
——傳承農耕文化能促進中華民族健康生活。
我國悠久的農耕文化,總是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充滿希望的、順應自然的人文理念。比如,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一直提倡藥食同源,我們吃的中藥、吃的天然食物,都是來自于自然界。藥食同源,千百年來護佑著中華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民族昌盛。
——傳承農耕文化能促進我國生態農業發展。
在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傳承農耕文化,汲取農耕文化中的精華和營養,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現代農業都有重要的意義。傳統農耕文化作為一種精神資源,倡導“天人合一”,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些都是當今我們發展生態農業的基本理念。伴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傳統農耕文化能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我國傳統農業利用多樣化的種植,來實現用地與養地相結合,這既能凈化農耕環境,也能增加土壤肥力,還能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運行。因此,我國傳統的農耕文化能保護農村生態環境,進而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
——傳承農耕文化能豐富鄉村田園風光。
農耕文明的遺跡和鄉村生活形態,都是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源。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規模擴大,交通擁擠、空氣污染、環境惡化,生活和工作在城市壓力增大。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希望在假日能到郊區鄉村觀光休閑、度假休閑,通過改變環境來放松身心、恢復體力和精神飽滿。
3.開發創意產品
——對中國傳統文化堅守、傳承和創新。
保留傳統中國的文化之根,將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地加以轉化,形成各具特色的村鄉文化產業。將原來單純的種植產業,通過文創轉型,發展成為包括種植、加工、休閑觀光和文化創意在內的三產融合的村鄉文化產業產業鏈。
——突出自身特色,做出產品個性。
以獨具差異性的產品為載體,植入鄉村文化,做精做強。將文化內涵體現在農產品或商品里面,形成獨具特色的個性農產品和農產品產業文化,增強產品文化吸引力。
——講好文化故事,用情感制造溢價。
文化故事往往會給產品本身帶去更多具有特殊韻味的特質。通過很溫暖、很人性化的語言,講打動人心的文化故事,就會賦予農產品充分的文化情感,從而用情感制造溢價。
4.舉辦農事節慶活動
農事節慶是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塑造村鄉文化品牌的有效手段。要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為宗旨,立足生態特色、鄉村特色,依托文化資源和物產資源,按照不同產業和產品季節差異,農事節慶活動,形成一鄉一節、一月一節、一品一節。
組織農事節慶要注重:
節慶項目科學定位。要在對地域經濟和文化以及未來前景全面考察、研判的基礎上科學定位節慶項目。
地方文化全面聯姻。通過節慶活動,將當地的文化和經濟要素與活動聯姻。
旅游經濟充分延伸:要聚集當地的土特產品,以多種形式,熱情優質的服務使游客開心,有效地延伸地方旅游經濟。
品牌形象高度區分。 注重節慶形象識別系統設計,提高其區分度,提以文化充實節慶的內核,打造富有文化特色的農事節慶品牌。
2018年6月7日國務院批復,同意2018年起,每年農歷秋分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億萬農民有了新節日。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人們對傳統農耕文化的記憶正在淡化,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樹立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可以讓人們以節為媒,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尋找歸屬,可以匯聚人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寄托,從而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熏陶。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是星期天,而且連著中秋節,歡迎大家到鄉村來望山看水憶鄉愁,與農民兄弟一起共度豐收節,共享農家樂。